516小说网www.516xs.com
“侯服外五百里为绥服,绥服五百里为要服。外三百里为夷,外二百里为蔡,外五百里为荒服。三百里为蛮,二百里为流。如是东渐于海,西被于流沙,南暨交趾,朔及幽都,声教讫于四海矣!”
帝曰:“善!”锡禹玄圭,以表显之。告成功于天下。帝命舜论功封爵,以酬诸人大绩。
舜至文祖之庙,会集四岳群牧,封禹于豫州河南,改国曰夏,姓姒氏。封弃稷于邰,赐姓姬氏,字曰度展。封契于太华之阳,国曰商,赐姓子氏。
命皋陶为士师,因其生于曲阜偃地,赐姓偃。以勾龙之子垂为共工,以益为朕虞,加封伯爵,赐姓嬴氏,号曰伯翳,食采于泰山之费邑,赐以皂色旌旆之旒,妻以姚姓玄玉之女。
以朱、虎、熊、罴四人为益之佐。垂子伯夷诚敬,命为秩宗,主次尊卑,夙夜维敬。以夔为典乐,使教元子诸子弟。命龙为纳言之官,喉舌之司。是为九官,咸再拜受命。
又命陆终氏第三子箓铿,浚道川水,定十二州之界,设十二州牧伯以守之,为养民之官。
舜封衮泰岱为东岳,雍太华为西岳,荆衡山为南岳,幽依无虑山为北岳,豫嵩山为中岳。立五庙祀之。
扬会稽山、青沂山、冀霍山、并恒山、梁岷山、徐芒砀山、营碣石山,为州之巨镇。
浚道十二州之州,以防水患。
丙申八十载,夏禹移眷属就封国。子启已九龄,英伟敏达,禹甫识面。叹羡涂山氏能教其子,乃相与入汝川石纽乡拜谒家庙。
伯禹回国,捧峨山长人所授黑玉书进问大舜,大舜解之曰:“长人,出类也。黑水,色也。玉,重宝也。书,文章也。告汝理水之功将成,与帝锡玄圭同义。但其书莫识,留俟高明。”禹收藏之。
舜念伯夷修职不怠,惟寅惟清,进为四岳,主祀享山川之礼,封于吕,赐姓姜。
又以羲和之后,列封为八伯。以伯夷为阳伯,弃为夏伯,咎繇为秋伯,垂为冬伯,羲仲、羲叔之后为羲伯,和仲、和叔之后为和伯。
帝尧谓舜曰:“昔黄帝游天下名山者八,三在夷狄,五在中国。首山,其一也。欲偕汝登观河渚,以见禹劳。”舜从之游。
先有五老人在河之渚,帝至,若罔见。
一老言曰:“河图将来告帝期。”
一老曰:“河图挂龟告帝谋。”
一老曰:“河图将来告帝书。”
一老曰:“河图将来告帝图。”
一老曰:“河图将浮龙衔玉,包金泥玉,检封盛书。”语毕,忽化流星,飞入于昴不见。众大异之,帝回都纪其事。
丁未九十二载,报有黄龙现于河。舜与群臣观于河潢。
黄龙从洛水诣前,鳞甲闪烁,负黄符图玺授于舜。良久乃逝。
有龙子一头,舜获之,回都令弄臣于桐乡泽中豢之,赐姓董氏。
帝知舜德至孝纯,明庶物,察人伦,神享民安,有十瑞相应,景星耀天,甘露降地,凤凰止于庭,乌鸟化为白,宫中刍草化为嘉禾,槐木生黄莲,箑蒲生于厨,历草本长七尺,黄龙授图,蛮夷率朝,帝遂深宫娱老,舜不敢以事相渎。
舜微时有七友,曰雄陶、方回、续牙、伯阳、东不訾、秦不虚、灵甫,常相周旋于历蓬之间,采其善言而用。
舜既登庸,即遣使招寻,不知其踪。命往方岳访之,丽山绣岭下,有七人浸温泉而浴。
其泉澄澈,不火而热。七人相顾曰:“西北地寒,惟此泉稍温,今冬何以卒岁?盖往苍梧就暖。”使者异之,婉问果是。
告以征召之旨,七人徐起披衣曰:“闻已受禅,贵贱殊等,不复与之友矣!”齐往南步去。使者不敢相强,归报大舜,不胜叹息。
是岁乙卯秋,有一人素衣玄冠,歌于都市曰:
鹿伴宿,鹤折足。龙入深渊,黎民痛哭。
廛吏欲执之,其行捷如飞马。廛吏奔告于朝,舜曰:“鹤、鹿与龙,皆阳物也。蛰藏群处,岁必严寒。恐有不祥事。”
冬十一月,果大寒,河渎冰冻至底,山林雪积如银。众畜僵死无算,人民肤体皆坼裂。
帝静养后宫,梦上帝有敕使召游城阳,寤而自知命终。召舜至,嘱以敬天爱民为重。未几,无疾而逝。
后妃、子女、大舜、群臣,皆举丧哀恸,百姓悲苦罢市,如丧考妣,四方不举音乐。舜请丹朱主丧,葬帝于东梁山之阳谷林。
诸侯推舜听政,舜曰:“向之妄摄天位者,顺帝之意也。帝已升遐,国有嗣君。然天子居丧,三年不言,予且权援宰职,后仍归政也。”
丹朱谅阴无事,般乐愈甚,舜屡谏不听。连年天道寒冱,丹朱恐火德将衰,舍平阳旧都,令舜居守,乃东迁庆云山,以就生方。筑一台于绝高处,上堆柴火,薰灼星斗,使回阳和之气,曰熨斗台。
舜见三年丧毕,乃避于南河之南,择贤而事。闻黄帝之子二酉藏书于五溪乌速山,有其六世孙,临沅山而居,止善文卷典籍,博综今古,因名善卷,志行高迈。
尧闻其得道,曾欲北面师之,而不知其处。舜乃枉驾其门,与之谈论竟日。学问渊源,问其所得。云有遗策千卷,赖纪后常来指教,略知义理。
舜问纪后为谁,善卷曰:“其人篆文字迹无所不晓,乃黄帝时左史仓颉,得古仙人偓佺金鉴代形之法。云游人间,常于中条蒲子山来往。”
舜问偓佺何在,善卷曰:“身穿蒲衣,更名蒲衣子。二人或闲谈洞府,或结伴出游,遇一则可皆见矣!”舜曰:“是帝尧之师否?”善卷曰:“然。”大舜重订会期而别。
是夏,舜至蒲子山,循路而上,但见洞门深闭。候至红日沉西,有童荷锄上山。舜从容施礼,问:“尊师何在?”
童指筐笑曰:“吾师今早下山,令?(zhu)黄精为食,约有一石,始回山洞也。”舜视不盈筐底,日?一二十枚,非三、四旬不能回,俟还山时再来求见。蒲子山与妫汭相近。耕历山时,虽闻其名,未暇拜谒。今时访之不值,怏怏而回。
多人遮道拥迎,乃在都诸大臣。惟禹不在,因母修己病卒,营葬于平山。稷契奏曰:“丹朱不道,诸侯皆叛。多有谋攻之者,朝野皇皇。丹朱惧不自安,乞定苍生大计。”
舜大惊曰:“不意更变者若此,且居此以观,人事合天,始可议也。”于是止足于韶山。左右有金乌、玉兔,二峰相对。
当时诸侯朝觐、讼狱、讴歌皆归之于舜,百官劝渡河即位。大舜见此时势,叹曰:“天也!”
《三教共同点》第25章 隐苍梧七贤遁迹 游嵩岳五圣逢真(第1/2页)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