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6小说网www.516xs.com
沈琪彬站在高处,目光如炬地注视着战场。在照明弹的照耀下,他清晰地看到了日军士兵冲刀上的闪闪寒光,那是他们为了冲锋而磨得锋利的刀刃,也是他们决心的象征。他深知,这些日军士兵已经陷入了疯狂的状态,他们的冲锋将更为凶猛和疯狂。
八十米的距离,日军与我军阵地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。在这紧张而关键的时刻,日军的掩护部队也开始全力投入战斗,他们朝着我军突围的方向疯狂地倾泻着火力。
日军的机枪子弹如同暴雨般袭来,它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,然后密集地打在坦克的正面装甲上。这些子弹撞击在装甲上,发出爆豆般的“叭叭”声,声音尖锐而刺耳,回荡在战场上空。然而,这些子弹对坦克来说只是挠痒痒,它们根本无法对坦克造成实质性的威胁。
雷诺轻型坦克,作为我军的主力装甲力量,其坚固的装甲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28MM,这样的厚度足以抵挡日军九二式重机枪的射击。九二式重机枪虽然威力不小,但它只能勉强打穿10MM左右的钢板,对于雷诺轻型坦克来说,这简直是小菜一碟。
日军选择密集射击的战术,背后有着深层的考量。首先,他们明白我军突围部队的坦克即将碾压过来,这些坦克一旦逼近,日军手中的机枪子弹和炮弹都将失去原有的威力。因此,他们选择将火力集中在坦克逼近前的这一时间段,试图通过密集的射击来尽可能地消耗弹药,以求在坦克逼近时还能保持一定的火力输出。
其次,日军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给我军装甲营的乘员造成心理压力。他们深知,在战场上,坦克乘员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对于战斗的结果至关重要。因此,他们通过密集的射击,制造一种战场上的混乱和恐慌,使车长等关键乘员不敢轻易探出头来观察。这样一来,坦克的对外感知能力就会大大降低,减少了其对冲锋日军的杀伤能力。
在日军使用的炮火中,除了机枪子弹外,还有迫击炮和掷弹筒等武器。这些武器虽然射程和威力各不相同,但都在日军的战术安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尽管日军使用了多种武器对坦克进行攻击,包括机枪、迫击炮和掷弹筒,但这些武器对坦克构成的威胁其实相当有限。特别是掷弹筒,这种武器主要是用来发射手榴弹的。即使手榴弹能够直接命中坦克,由于其本身的爆炸威力和动能限制,也往往只会从坦克装甲上弹开,而无法对坦克造成实质性的伤害。
然而,日军并没有因此放弃使用这些武器。相反,他们选择成片成片地将这些炮弹和手榴弹打了上来,而且故意将目标锁定在两军之间。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,就是要利用这些炮弹和手榴弹爆炸时产生的尘土和水花,制造出一片浓厚的烟雾和视线障碍。
在这片烟雾和视线障碍中,我军装甲营的战士们的视线受到了极大的干扰。他们无法清晰地看到前方的日军冲锋队伍,也无法准确地瞄准目标。这对于机枪手和炮手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他们必须在模糊的视线中,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射击,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射击精度和火力输出。
日军的这种战术虽然不能直接对坦克造成实质性的伤害,但却能够有效地干扰我军装甲营的战斗效能。通过制造视线障碍,他们成功地降低了我军对冲锋日军的杀伤能力,为自已的冲锋队伍争取到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机会。
六十米的距离,日军与我军坦克的交锋愈发激烈。而日军采用的干扰视线战术,在这一刻展现出了其惊人的效果。
随着日军炮弹和手榴弹在两军之间不断爆炸,战场上迅速弥漫起一片浓厚的烟雾和尘土。这些烟雾和尘土不仅遮蔽了日军的冲锋队伍,也极大地干扰了我军坦克乘员的视线。在视线模糊的情况下,我军坦克手们虽然全力以赴地进行射击,但他们的子弹和炮弹却往往难以准确地命中目标。
这种漫无目标的乱打,不仅浪费了我军宝贵的弹药资源,也降低了对日军的有效打击。一些坦克手在视线受阻的情况下,只能凭借经验和直觉进行射击,这无疑增加了射击的难度和不确定性。
当然,我军坦克手训练不足也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。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战斗技能和素质,但在面对日军精心策划的干扰视线战术时,他们显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和经验。这导致他们在战斗中无法充分发挥坦克的威力,也无法有效地打击日军。
随着日军不断逼近我军突击部队的前锋,沈琪彬的心也不由得紧张起来。他紧盯着战场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,同时目光不时地扫向不远处同样紧跟在坦克后方的丁鹏麒。
丁鹏麒,这位身为特务团团长的英勇将领,原本并不需要亲自参加这种一线的激烈战斗。然而,他却坚定地选择了站在最前沿。他深知,这场战斗对于整个战局的重要性,以及特务团全体成员的生死存亡都系于此战。因此,他毫不犹豫地率领着自已的警卫排,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。
“如果这场仗打不赢,特务团全体都要被困在中央银行等死了,这时不上战场还什么时候上战场?!”丁鹏麒的话铿锵有力,充满了决心和信念。
丁鹏麒的英勇行动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。特务团的战士们目睹他们的团长亲自冲在最前线,心中不由涌起一股豪情。他们想:“团座都不怕死,我们这些小兵还有什么好怕的?”于是,他们紧随其后,踏着坦克的履带印,一步步地向前迈进。
随着距离的缩短,四十米的距离转瞬即逝。沈琪彬的眉头紧锁,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。虽然他对军事知识了解不多,但他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:子弹虽然直线飞行,但手榴弹却能在空中划出抛物线,落入更远的范围。一旦日军冲到足够近的距离,他们就能轻松地向坦克后方的步兵投掷手榴弹。
沈琪彬清楚,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步兵与坦克的紧密配合是他们在战场上立足的关键,一旦步坦分离,他们将失去战斗中的优势,很可能导致整个突击群的溃败。
然而,丁鹏麒却还在等待。
今天520,加更一章,下午5点。
《抗日从淞沪会战开始》第24章 突围3(第2/2页)